南美白對蝦養殖中常見的底質改良劑及藥物 |
南美白對蝦養殖進入中后期,池塘中的有害物質不斷增加,污染加劇,細菌與病毒大量滋生,由于抗生素的禁用及人們對食品安全意識的加強,采用一些水質保護劑及中草藥來處理水體及池底的污染物,使之分解轉化為有益物質,是目前實現對蝦健康養殖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介紹幾種實際生產中常用的改良劑和藥物 |
中國水產頻道報道,南美白對蝦養殖進入中后期,池塘中的有害物質不斷增加,污染加劇,細菌與病毒大量滋生,由于抗生素的禁用及人們對食品安全意識的加強,采用一些水質保護劑及中草藥來處理水體及池底的污染物,使之分解轉化為有益物質,是目前實現對蝦健康養殖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介紹幾種實際生產中常用的改良劑和藥物: 1生物凈化劑 1.1光合細菌 光合細菌是一大類在厭氧條件下進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細菌的總稱。在水產養殖中能夠降解水體中的亞硝酸鹽、硫化物等有毒物質,具有充當餌料、凈化水質、預防疾病、作為飼料添加劑等功能。光合細菌適應性強.能忍耐高深度的有機廢水和較強的分解轉化能力,對酚、氰等有毒物質有一定忍受和分解能力,在無公害水產養殖中有巨大的應用價值。 1.2硫桿菌 廣泛分布在海水、海泥及土壤中,代表性種類有排硫桿菌、氧化硫桿菌。能使硫或硫的不完全氧化物轉化成硫酸等物質,參與水或土壤中的硫循環作用,改良土壤或水質。當水中積累硫化氫等有毒物質時,可用硫桿菌轉化為無毒物質,使水質穩定。 1.3固氮菌 在固氮酶的催化作用下,將游離態氮變為可供浮游生物利用的化合態氮,進而合成有機化合物,或被轉化成硝酸鹽。水中固氮是海洋和其他水中氮循環的重要環節,可在水中其他細菌的作用配合下有效地凈化水質和底質。 1.4硝化細菌 分亞硝化單胞菌和硝化桿菌兩大類。在水體中,腐生細菌可以把動植物體分解成氨或氨基酸,固氮菌等可將游離氮變成氨,而生長在水環境中的硝化細菌可把氨或氨基酸轉化為硝酸鹽或亞硝酸鹽,放出熱量,使水體中有毒物質分解為無毒成分。 2水質凈化劑 2.1聚合硅酸鈉 可改善養殖環境,澄清水質,防止水質酸化腐敗,防止重金屬離子引起的障礙而使水質富營養化。用量:按水的容積計算,每立方米水體300g,使之充分與池水混攪,達到凈化水質的作用。 2.2速凈劑 含鈣74%,并有少最氧化鎂、氧化鋁、氧化鈉、二氧化硅、二氧化鈦等礦物質。能快速消除酸性水質產生的有害物質,抑制病原微生物。用量為1g/t水,每7~15天施1次,視水質狀況增減用量。 2.3沸石粉 可中和水質酸性,使硬水軟化,除去鐵質、氨離子,保持水質穩定。每667m2用最30~50kg。 3中草藥 3.1大蒜 有效成分為蒜素和大蒜新素。其中紫皮大蒜的抗菌能力較強,對許多由細菌、霉菌和原生動引起的疾病均有治療作用。用藥濃度為20~50×10-6浸泡或每千克飼料加20g制成藥餌,上述含量的大蒜與其他的抗菌藥物合用效果更好,在大蒜的藥餌中加0.2%的土霉索能發揮更大的治療效力。水環境內再加入2~4×10-4濃度的漂白粉,對治療和預防對蝦的紅腿病有明顯效果。 3.2五倍子 主要作用于真菌,對細菌及原生動物也有療效。用藥濃度為4~5×10-6浸泡或每千克飼料加2g制成藥餌。五倍子的濃度配制標準為每500g五倍子原料加水2kg煮汁,濃縮成500 ml。 3.3穿心蓮 含內酯類、黃酮類和生物堿等有效成分。能殺滅多種細菌和螺旋體,對防治對蝦細菌性疾病效果好。用藥濃度為3~7×10-6浸泡或每千克飼料加20g制成藥餌。 3.4黃連 有效成分為小孽堿用黃連素,含量約為5%,黃連素為廣譜抗菌劑,對多種真菌、病毒和原生物等引起的疾病,治療效果較好。蝦病防治中,常用濃度為2~3×10-6進行藥浴或每千克飼料加2~5g制成藥餌。 |
上一篇:南美白對蝦養殖池的底質改良 |
下一篇:沸石粉在海鮮養殖中得到大規模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