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養殖海參養殖水質的調控方法(二) |
為了全面貫徹國家有關標準,更好的滿足海參養殖的水質要求,制訂一套適合海參養殖的更具體的水質指標監控體系(見表13)是必要的。 |
(4) 多氯聯苯 多氯聯苯廣泛應用在電器、涂料、機械和食品等工業中,是對人類和生態系統有很大潛在危害的污染物。據Duke(1974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州Escambia灣的調查結果表明:常用的多氯聯苯對河口生物具有急性毒性;長于96小時的生物測試證明1×10-12(1 ppb)時對商品蝦就有毒;0.1×10-12濃度可使魚致死。實驗證明,幾乎所有水生生物都有很高的富集因子,在濃度為0.01×10-12的水體中生長的魚類,魚肉的多氯聯苯濃度可高達0.01~0.1mg/L,濃縮106倍。 美國推薦0.001×10-12作為保護淡水及海洋生物的基準。我國地表飲用水的水質標準規定小于或等于0.00002mg/L,我國食品衛生標準(GB9674-1998)規定:海產魚、蝦、貝及藻類中多氯聯苯的限量為小于或等于0.1mg/kg。 (5)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 表面活性劑按其在水溶液中的電離作用可以分為三大類,即陰離子型、陽離子型和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其中陰離子和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的毒性較低,應用較為廣泛,因此一般選陰離子和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為水質評價的主要參數。 由于洗滌劑中表面活性劑性質穩定和具有抗生物氧化特點,分解消失很慢,并能阻礙水的凈化處理過程,使水產生異味、異嗅和泡沫。水中烷基苯磺酸鈉含量超過0.5~1mg/L時,水體有異嗅異味,水體內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超過0.05~0.1mg/L時就可發泡。 表面活性劑對魚類及水生生物的影響與魚的種類、洗滌劑的類型、水的pH值和水中鹽類有關。一般認為表面張力降低至50達因/厘米以下時可影響魚鰓呼吸以至不能存活;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對魚類的LD50差異很大,約為3~1000mg/L,陽離子型約為1~35 mg/L,非離子型約為5~500 mg/L。表面活性劑在48小時內可在魚肝、胰中積累。表面活性劑還可以影響水體微生物和藻類的生長和代謝。合成洗滌劑比單項表面活性物的毒性大很多,因為合成洗滌劑除含有單項或數項活性物外,還增加復合劑,它們對水生生物的毒性產生疊加作用。 表面活性劑對海洋生物的毒性影響結果表明,貝類對十二烷基硫酸鈉較為敏感,蛤蜊96hLC50值為3.8mg/L;當濃度超過10 mg/L時,對蝦類生存就有一定影響,中國對蝦96hLC50值為16.8mg/L。表面活性劑對海洋生物的安全濃度為,藻類、無脊椎動物、甲殼類、軟體動物和魚分別是0.070 mg/L、0.16 mg/L、0.9 mg/L、0.1mg/L。 我國地表水標準規定小于或等于0.2mg/L,美國飲用水水源地表水標準規定小于或等于0.2mg/L,美國華盛頓地面水標準規定小于或等于0.1mg/L,美國沿岸水域規定小于或等于0.2mg/L。 9.農藥 (1) 六六六 六六六又稱六氯環己烷,屬于有機氯農藥,毒性較強,對生物機體的毒性突出表現為神經毒性作用。 據淡水漁業研究中心1983年資料,六六六對魚類的安全濃度0.1mg/L,對草魚魚類胚胎的致畸濃度為0.01mg/L,若以應用安全系數0.01計,則六六六對水生生物的允許濃度應為0.001mg/L。另據日本環境廳資料,六六六的毒性試驗結果為:鯉魚48hLC50為31mg/L,赤鮒48hLC50為0.12mg/L,泥鰍48hLC50為0.51mg/L,美國螯蝦48hLC50為0.59mg/L。 我國海水水質標準規定一類水質六六六的濃度規定小于或等于0.001mg/L,二類水質規定小于或等于0.002mg/L;漁業水質標準規定六六六(丙體)小于或等于0.002mg/L。 (2) 滴滴涕(DDT) DDT也是一種毒性較強的有機氯農藥,其化學性質穩定,遇光和高溫均不宜分解,故可在自然界長期殘留。DDT可引起魚類急性中毒死亡,同時可在魚體組織中積累,并導致生殖能力下降。 據有關資料報道,DDT對淡水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數據為鯉魚48hLC50為0.22mg/L,白鰱48hLC50為0.08mg/L,草魚48hLC50為0.16mg/L,大型水蚤48hLC50為25mg/L。另據日本環境廳資料,DDT的毒性試驗結果為:鯉魚48hLC50為0.25mg/L,赤鮒48hLC50為0.068mg/L,泥鰍48hLC50為0.24mg/L,美國螯蝦72hLC50為0.4mg/L,蛤仔96hLC50為3.2mg/L。 我國海水水質標準規定一類水質DDT的濃度小于或等于0.00005mg/L,二類水質規定小于或等于0.0001mg/L,漁業水質標準規定小于或等于0.001mg/L。 (3)馬拉硫磷 馬拉硫磷是一種有機磷農藥,作為殺蟲劑廣泛地應用在農業生產中。由于在農業的使用而進入水環境中,同時生產廠的廢水排放也是污染途徑之一。 馬拉硫磷中毒后,白鰱在1.6 mg/L的廢水中8天即出現外形變化,魚體呈彎曲狀,并出現一系列的中毒特征,最后死亡。根據淡水漁業研究中心1988年試驗分析資料,馬拉硫磷對魚類急性中毒試驗結果為鯉魚48hLC50為32mg/L,96hLC50為20mg/L,白鰱幼魚48hLC50為3.2mg/L,96hLC50為0.32mg/L,大型水蚤48hLC50為0.02mg/L。另據美國EPA(1976)資料,馬拉硫磷對四種鮭鱒魚的96小時LC50值為120~265?g/L,大口黑鱸的96小時LC50值為50?g/L,對硬頭鱒魚的96hLC50值為68?g/L。 許多水生無脊椎動物比魚類對馬拉硫磷更為敏感。鉤蝦的96hLC50值為1.0?g/L,石蠅的96hLC50為1.1?g/L,斑塊鉤蝦的96hLC50為0.76?g/L,鋸頂低額蚤的48hLC50為3.5?g/L,兩種搖蚊幼蟲的24hLC50為2.1?g/L和2.0?g/L。 我國海水水質標準規定一類水質為馬拉硫磷的濃度小于或等于0.0005mg/L,二類水質規定小于或等于0.001mg/L,漁業水質標準規定小于或等于0.005mg/L。 (三) 調控指標 為了全面貫徹國家有關標準,更好的滿足海參養殖的水質要求,制訂一套適合海參養殖的更具體的水質指標監控體系(見表13)是必要的。 表13 海參育苗和養殖水質要求 序號 項目 指標 1 色、臭、味 水色正常,不呈紅色、白色、黑色,無異臭、異味,水面不得出現明顯的油膜等雜質 2 水溫,℃ 育苗21~27,養殖5~28 3 酸堿度 7.5~8.6 4 大腸菌群,個/L ≤5000 5 溶解氧, mg/L ≥5 6 鹽度,‰ 27~35 7 非離子氨(以N計),mg/ L ≤0.02 8 硫化物, mg/ L ≤ 0.05 9 汞, mg/ L ≤0.00005 10 鎘, mg/ L ≤0.005 11 六價鉻, mg/ L ≤0.01 12 鉛, mg/ L ≤0.05 13 銅, mg/ L ≤0.01 14 鋅, mg/ L ≤0.05 15 硒, mg/ L ≤0.02 16 砷, mg/ L ≤0.03 17 馬拉硫磷, mg/l ≤0.0005 18 甲基對硫磷, mg/l ≤0.0005 19 六六六, mg/ L ≤0.001 20 滴滴涕, mg/ L ≤0.00005 21 樂果, mg/ L ≤0.1 22 多氯聯苯 ≤0.00002 23 揮發性酚, mg/ L ≤0.002 24 石油類, mg/ L ≤0.01 25 氰化物, mg/ L ≤0.005 26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 (以LAS計),mg/L ≤0.1 表13中列出了水質參數的控制范圍,其中有的指標有益無害,如溶解氧;有的指標僅在一定范圍內是有益的,如pH、鹽度等;有的則屬有毒物質,如某些重金屬、農藥、化工排泄物等,需要限制在安全界限以下;表中的毒物項目主要選擇那些污染較為普遍、生物比較敏感、檢測方法已經標準化的毒物;表中對有毒物質規定了水中最高限量,主要是根據毒理試驗結果,求出安全濃度,再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急性的、亞急性的或慢性的毒理試驗,一般是在試驗室內特定環境條件下的單因子試驗,很難反映育苗和養殖條件下的綜合生態效應,往往忽視了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環境因素的影響,忽視了各因素的復合迭加作用和長期的持續作用。 海參育苗水體和養殖水體的污染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但從污染的來源劃分,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水源的污染,二是自身污染;操作管理不善、設施設備和工藝技術落后均由可能造成自身污染。 當水質指標不符合要求時,應分析原因,及時采取調控措施。 1.以預防為主,防止污染 應全面分析養殖場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找出可能污染水質的因素,提前采取防治措施。在養殖過程中,一方面要防止外部環境如水源等對養殖用水的污染,同時也要防止自身的污染,如代謝產物未能及時清除、放養密度過大、劣質餌料的使用、操作不當帶進有害物質、盲目大量用藥等都可能引起水質敗壞。 2.采取綜合措施 在養殖水體中,影響水質、污染水體的因素很多,通過人為地干預,可以多創造一些優化水質的因素。如在海參養殖過程中移植一些大型藻類,不僅提供了天然的飼料來源和棲息場所,也有利于凈化水質。 3.嚴把水源關 水源選擇不好,會給海參養殖帶來災難性的損失。建場時就應調查確認水源無污染;日常進水一般潮頭水不進;大雨過后為避免海水鹽度的急劇變化,也可暫不進水。 4.適當換水或流水 換水是海參育苗和養殖過程中常用的方法,換水量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適量,如果水源已經污染,換水量越大,危害也越大;換進的新水在水溫、鹽度指標方面應盡量和原池水相接近,差別不應太大;流水比換水有時效果更好,水質變化緩慢,海參易于適應,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繁生,改善微生態環境。 5.密度不應太大 一般情況下,海參育苗中每毫升水體浮游幼體的密度不應超過1個,養成過程中每平方米不同規格的海參數量不宜超過30頭。密度過大,必然投喂飼料多,海參排泄的產物多,造成水質污染,發生病害。當然不同的養殖條件應有不同的密度,不可能千篇一律。 6.禁止有害物質入池 有害物質有時隨不合格的飼料、藥物和未經清洗消毒的工具等一起進入養殖水體,應嚴格按照技術規范操作。 7.水質和底質凈化劑的應用 水質凈化劑是一大類產品,成分、性質和作用機制不盡相同,應根據實際需要有針對性的選擇。常用的有增氧劑、重金屬離子螯合劑、微生態制劑等。 |
上一篇:池塘養殖海參養殖水質的調控方法(一)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