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底質改良劑對池塘水質和底質的影響 |
新型底質改良劑對池塘水質和底質的影響 利用膨潤土、腐植酸鈉、黃腐酸吸附光合細菌制成一種新型底質改良劑,通過對池塘水質指標和底質有機質的測定,研究該底質改良劑對池塘水質和底質的影響。結果顯示,該底質改良劑可以改善養殖水體水質,水體中溶解氧含量能夠得到有效提高,化學需氧量明顯下降,氨氮和亞硝酸鹽氮的去除效果顯著,水體pH值穩定在漁業水質標準范圍;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池塘底質有機質的積累。 隨著我國池塘養殖面積的不斷增加,水產養殖自身的生態結構和傳統養殖方式的缺陷,使得水產養殖業存在諸多突出問題,如主要養殖品種病情嚴重且呈暴發性流行;濫用漁藥導致生態脆弱,水產品食用安全性下降;隨著內塘養殖面積的不斷擴大,養殖廢水排放及由殘餌、糞便、生物殘骸形成的有機淤泥堆積,使養殖水體有機污染不斷加重,養殖生態環境質量逐年惡化等等已成為備受公共關注的環境與生態問題。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池塘底質的狀況會影響養殖水體環境,底質和水質共同構成水生生物的生活空間及水體物質能量循環的載體空間。底質與水體之間的物質交換是其營養鹽的主要來源,通過營養鹽的交換及物質再循環過程,底泥成為生長在池塘底層的水生動植物所需營養鹽的來源之一。雖然水體底部的土壤或沉積物與水生動物生物量之間大多無直接關系,但水體的底質條件對水質的影響較大,因而也會對魚類及其他水生動物的生存和生長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李卓佳等[4]曾應用以芽孢桿菌為主導菌的微生物復合制劑處理養殖魚池有機污泥,結果發現池底原有厚3~5 cm的有機污泥被分解,并對魚類有明顯的促生長作用。 |
上一篇: |
下一篇:漁用水質底質改良劑的研究現狀及開發前景簡介 |